古代的飲食文化

縮放:

人們經常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飲食文化,那么中國的飲食文化,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代時,在一些大型祭祀、宴會上,各種肉類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烹飪和部位切割,人們已經會規避一些腥味過大或是不宜食用的畜禽類。

隨之也出現了一種名為“八珍”烹飪技術的出現,標志著烹飪已經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藝術。一道菜用三種以上的烹飪方式去制作,“八珍”的出現開辟了多種烹飪技巧同時進行的先河。

隨著中國統一局面的逐漸形成,漢朝已經具備比較完善的飲食管理框架。絲綢之路的傳播,使得中國菜變得越來越豐富。中原引進了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蔥、大蒜等等和其他西方物種地區及其烹飪方法。

唐朝經濟文化處于鼎盛時代,長安作為其經濟文化的樞紐,為飲食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菜肴已經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高檔次的菜肴作為皇宮專屬。

宋朝時期加快城市化進程,出現了許多商業市鎮,各類的飲食文化也在這種進程中相互貫通交融,食物種類不斷豐富,南北口味的區分已大致形成。隨著早市和夜市的興起,餐飲業的發展非常蓬勃,商業市鎮逐漸成為一個中心點,向外傳輸著獨特的飲食文化。

明清時期,飲食文化進入另一個高峰,不僅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飲食的習俗,還融合了滿族和蒙古族的特色。漢人喜好吃米飯,滿人以面食為主,這就形成之后的南方米、北方面的飲食習慣。

兩種文化相互碰撞,兩種飲食習慣的禮儀也在潛移默化的相互影響,“滿漢全席”由此而來。各類餐桌禮儀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至帝王將相的玉盤珍羞,下至布衣平民的粗茶淡飯,對于飲食的禮儀十分講究。

而中國古代的餐具在數千年發展過程中,隨著文化和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國人飲食結構和飲食方式的變化,無論種類、形制,還是材質和生產工藝,都經歷了由單一、簡陋向豐富、多樣、精致的變化。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按照材質可分為六大類: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漆器等。不同器具的美,都帶給了食者美妙的享受。

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我們的祖先強調飲食有節,他們認為人以胃氣為本,賴以水谷精氣而生,如傷饑失飽,暴飲暴食,或飲食過寒過熱,致脾胃受傷,便會影響運化功能而產生多種疾病。宋代文學家蘇軾把“已饑方食,未飽先止”作為一種養生健身之道。

此外,還強調飲食均衡與健康的關系,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及“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些精辟的文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源自:看中國(原文

不小心摔碎碗為何要說碎碎平安?
詳細
春分時節飲食養生五法
詳細
為何使用破損的碗要謹慎?
詳細
原來隔夜茶還有如此多的好處
詳細
筷子使用不當影響運勢
詳細
由拿筷子的方式看你性格特征
詳細
為何不能用筷子打小孩?
詳細
吃了不會長胖的飲食要點
詳細
可提高記憶力的秘訣和食品
詳細
早起空腹飲用涼開水害處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