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虎有關的5大深意成語 看你了解幾個

縮放:

今年是2022虎年,自當跟各位介紹與老虎有關的成語。提到老虎,大家均知是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不過,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先民可是以老虎來表達不同的心聲,后續亦成為了固定成語,流傳迄今。有的成語既是具有先人對生命的慈愛與認知、先賢的威武和勇猛,也帶有處理軍事的機警。看來由老虎演繹的正反兩派,在歷史上深入民心啊!以下介紹5大跟老虎有關、極富深意的知名成語及其故事。一起來了解吧!

一、虎守杏林

中國古時“虎守杏林”有多個版本,包括三國版、唐朝版等不同版本。既然版本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也就不同了。在此,要跟各位介紹的是三國版。

三國時期,有一位道醫名為董奉,字君異。他居住在山里,時常為人治病,從不收取財物,只要求他們栽種五棵杏樹。重病患者痊愈后,要栽種五棵杏樹,痊愈的輕病者就栽一棵。如此數年,痊愈的病人種下了十萬多棵杏樹,樹木蔥郁,成為杏林。山中的飛禽走獸,也集體遷到杏林棲居。當杏果成熟后,董奉就在林中蓋了一間草倉,里面放了一個簞瓢。他告訴眾人,想要買杏,就放一簞谷到倉中,自行去摘一簞杏。

如果有人少放了谷米,而多拿了杏果,就會有三四只猛虎沖出杏林,追敢欺瞞者。拿杏者驚恐逃命,手中的杏子都掉在地上,等他跑到家里看,拿回來的杏子和自己帶去的谷米一樣多。有猛虎看守杏林,買杏的人自守其心,不敢再行欺騙。

董奉將所得到的谷糧,賑救貧窮百姓,或供給旅行的客人。董奉每年都派發出三千多斛谷米,但仍會剩下很多。這就是三國版“虎守杏林”的來歷。因為這則歷史典故,人們以“杏林”稱頌中醫。

二、為虎作倀

中國古人對生命的認知別開生面,能夠看到人去世后的景象。先民對生命的探索,也融入一些成語中,“為虎作倀”就是其中之一。

在宋朝官修著作《太平廣記》、明朝醫典《本草綱目》以及民間故事中,都有這樣的說法“人死于虎,則為倀鬼,導虎而行”,那些被虎吃掉的人會成為倀鬼,也就是老虎的仆役。老虎出行前,先派出倀鬼前行誘人。于是在歷史上經過重重文化演繹,遂出現了“為虎作倀”的成語,含義也演變為比喻給壞人作幫兇。

三、暴虎馮河

老虎是力量威猛的象征,其勇猛被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只有勇而無謀,魯莽行事,孔子也不會與其為伍。

“暴虎馮河”出自《論語・述而》。有一回,子路問孔子:“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那么您會和誰一起共事呢?”孔子回答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暴虎,明知道與虎搏斗要靠武械,卻為了展現自己的勇猛,而不使用任何武器,空手與猛虎搏斗。馮河,明知道渡河須要乘坐舟船,但為了展示自身的勇敢,而徒步過河,不乘舟船。“暴虎馮河”到死都不會后悔的人,孔子不會和這樣的人一起共事。他要找的人,一定是能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

“暴虎馮虎”在先秦時代即已流行,比喻人們做事有勇無謀,明知道危險還要魯莽去做。

四、坐山觀虎斗

在中國的四象文化中,白虎位于西方,主掌地上殺伐戰事。不少含有老虎的歷史典故,也多和軍事有關。

戰國時期,韓、魏二國互相討伐,雙方打了快一年。秦惠文王想調解二國紛爭,于是征詢群臣的建議。有的說不用勸,讓他們打吧;有的說調停沖突,有利于秦國。群臣意見模棱兩可,秦王一時難以定奪。

時逢陳軫出使秦國,他原本是秦國大臣,因沒有受到秦王重用,于是去了楚國。這次陳軫奉楚王之命出使母國。秦惠文王一見到他,就問:“你離開我,去了楚國,有沒有思念寡人?”

陳軫以越國人莊舄為例,雖然莊舄在楚國做了大官,身居榮華富貴,然而當他生病的時候,他依然說的是越語。陳軫說:“雖然我被趕到了楚國,可我說的還是秦話。”

秦王諒解了陳軫,并請他解決眼下的難題,韓魏相爭怎么辦?陳軫為秦王講了一個故事。卞莊子想刺殺一只老虎。有人勸阻了他,說兩只老虎同吃一頭牛,必然會爭打起來。兩虎相爭,強大的那只老虎會受傷,弱小的那只老虎會被斗死。于是,卞莊子旁觀虎斗,等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便趁機上去,刺死了受傷的那只老虎。如此一來,他不僅得到了兩只老虎,還獲得了殺死兩只老虎的美名。

陳軫認為,韓魏相互攻擊,正如同兩虎相爭,秦王一聽就明白了。當韓魏二國打得兩敗俱傷時,秦國才出兵,終是大獲全勝。這個歷史故事最終演繹為固定成語“坐山觀虎斗”。

五、虎豹守閽

老虎威猛,讓其看守大門,凡人絕對不敢擅自造次。民間傳說,天界有九扇大門,由神虎神豹看守。猶如屈原《楚辭・招魂》所說:“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王逸《楚辭章句》:“言天門凡有九重,使神虎豹執其關閉,主啄齧天下欲上之人而殺之也。”達不到上天標準的人,妄想上天,神虎神豹會咬噬癡心妄想的人。

隨著文化演變,虎豹守閽被賦予了其它的含義。宋朝宋祁的《反騷》詩曰: “謂門有九關,虎豹代守閽。砥舌饑涎流,觸之輒害人。”宋祁詩文以虎豹比喻殘暴之人;守閽,看守大門,門禁森嚴。虎豹守閽,比喻朝廷中奸臣擋道,禍國殃民。

看過這些歷史典故,“百獸之王”老虎在文化的舞臺上,演繹了正反兩面的文化意涵,其中有先民對生命的守護,對另外空間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也蘊含著先賢的智慧心聲。.

文:宋寶藍

源自:看中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