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野史都詳實記載的一件“白日飛升”的神異事件!

當前頁: 1/2  縮放:

“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可以說是古今道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和終極目標,飛升之事的記載和傳說也廣泛見于古代文獻,僅《續仙傳》上卷就記載“飛升”仙人十六位。

讀到這里,有的朋友會心想,白日飛升?是做夢吧!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眼見不一定為實,未聞也可能成真。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唐代一位被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謝自然。

謝自然,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書》有載:“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于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氣,萬目共睹”。

1. 潛心修行的小道士

史書記載,謝自然出身官宦世家,父親謝寰,孝廉,曾任秘書省校事從事,母親胥氏,本邑中豪門望族。

而謝自然也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幼便性格聰明,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又兼會女紅,眼看著就是未來某個大戶人家門當戶對的好媳婦。

可是,她唯獨有一點令父母很憂心:謝自然身體虛弱,尤其是沒法沾葷腥,從小茹素,一吃肉就要生病。父母為了治好謝自然的病,四處求醫問藥,可都沒有什么效果。

走投無路之下,他們想到了道教自古就有的“修煉之說”,意思是那些從小就有怪病的孩子們,是跟隨師傅修道的好材料。這些孩子們只有跟著師傅入了道門修行,身體才會變好。而由于他們的體質特異,修道以后不僅身體變好了,道行也會比一般人高,甚至早早就煉成內丹,白日飛升。

由于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頂有道祖太上老君圣像,謝自然便經常上山拜禮,為了讓謝自然擺脫病痛,父母就把年僅7歲的她送入了道觀,跟隨一名坤道修習。

從此,謝自然就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道觀,謝自然跟隨師傅潛心修煉,加上遠離塵囂,回歸天然,她的身體很快就好了起來。父母見女兒的病已經好了,又不打算讓她真的變成道士,便將她接回家。

可是,謝自然已經習慣了修道的清凈生活,再次回歸塵世的她很不適應,眼見著身體又要垮下去。于是,她選擇回到道門,正式向曾經的師傅陳太虛拜師學道,成為一名道士。

做陳太虛徒弟的日子里,謝自然學會了胎息、絕粒等許多法術,到14歲時,謝自然開始絕食辟谷顆粒不進,以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諸女神為修行榜樣,并將《道德經》、《黃庭內經》等道家經典熟讀成誦,深受師傅的喜愛。就這樣,她的修為日益精進。

斷絕飲食后的謝自然,不但引起地方官員的懷疑,甚至連父親謝寰都視為怪異,但是她顯示出的能力尤為靈奇,使人不得不信服。

史載,當地刺史韓佾為了驗證謝自然斷絕飲食的真假,把謝自然關在一個密封的房子里斷絕與外界的聯系,幾個月后,才開啟房門,卻見謝自然膚色依然紅潤健康,聲氣朗然舒暢。自此,刺史拜服,還讓自己的女兒拜謝自然為師。

2. 海上啟示改師門

都說“天上一日,人間千年”,不知不覺中,謝自然已經年過40。犧牲凡俗人生的她,感到自己的修行遇到了一些困難,不得不離開原本的道觀,四處云游求道。

為了求道,她孤身一人走遍了峨眉山、華山等名山大川,遍訪名師卻未果。后來,她終于找到了居住在天臺山上玉霄峰的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但即使跟隨這位德高望重的師傅,也沒有進展。

問題出在謝自然的性別上,由于她是女性,修煉的是坤道,而司馬承禎修煉的是道家的上乘乾道。司馬承禎認為,修行坤道的她沒有辦法領會乾道的妙處,便不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她。

失望的謝自然便離開了天臺山,前往海外的蓬萊仙境。據說蓬萊仙境在當時的新羅附近,她需要跟隨前往新羅的商船。當謝自然搭乘船只離開大陸,沿著日本海往朝鮮半島前進時,她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觀。

她的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個月,一天,謝自然的面前忽然出現了云霧環繞、霞光漫天的小島,云霧中穿梭著鳳凰、仙鶴等神鳥,島上的奇花異草散發出迷人的香氣。謝自然預感到,這可能就是蓬萊仙境。

在云霧中,出現了幾個仙風道骨的人,笑著問謝自然:“你要去哪里?”謝自然明白,這就是神仙了。她便回答道:“要到蓬萊拜訪得道高人。”

那幾個人聽完,哈哈笑著告訴謝自然:這世界上只有司馬承禎一人得道,他已經被記錄在仙冊上,她無需外求,只要到他那里拜師修煉就能飛升。

3. 苦心修煉終得道

幻境散去,謝自然連忙調轉方向返回,這時仿佛有神明在幫助她,從海上吹來了連續三天三夜的大風,將她的船安全地送回了渤海岸邊。

謝自然回到天臺山,向司馬承禎表明自己的來意,并表達了自己求道的誠心,希望能夠感動他,也告訴他自己經歷的奇遇。司馬承禎知道,這是天意要讓他度化謝自然,便答應她擇日傳授道法。

不久后,司馬承禎信守諾言,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謝自然學得很快,迅速掌握上清道法,又在蜀中的金泉修建了道場繼續潛心修煉。唐德宗貞元十年,謝自然感到修為成熟,是自己飛升而去的時刻了。

她便選擇了一個好時辰,開始打坐靜修,為最后的飛升做準備。謝自然的修行引來了不少對此感到好奇的人,他們圍繞著謝自然的道場坐下來,屏住呼吸靜靜觀看她的修煉。

很快,在道場旁邊就圍攏了不少看熱鬧的人們,人聲鼎沸中,一般的人很容易就分心和躁動,干擾了修煉的過程。但是,謝自然由于修為高超,加上意志堅定,因此并未受到影響。

當時,就連當地的官員也紛紛來到道場外,想要見證這白日飛升的奇跡時刻。而謝自然的表現也沒有令他們失望,很快,她的身體便離開了地面,輕得像一片羽毛,越飛越高。

而在道場的周圍,也隨之升起了五彩的云氣和霓虹,云蒸霞蔚,頗為壯觀。

當地民眾數千人共同瞻看,見證了這一神異之事。

隨著謝自然的升空和遠去,在場的人們驚得說不出話來。但史官們沒有忘記記錄下這一刻,于是關于謝自然得道成仙的描述,就這樣留在了唐代的史書《唐書》中。

這一曠古奇事,震驚朝野,并波及后世。

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對謝自然飛升下詔褒美,當地官員又將詔敕刻石立碑。為了紀念這一奇特事件,當時的果州刺史李堅為其在金泉山修建了碑銘《金泉道場碑》。而等人們清理謝自然留下的遺物時,在其道場的室內東壁上赫然可見52字的真言。

據康熙年間《順慶府志》載,在謝自然飛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關飛升的唐代石碑。

其一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韋肅撰寫的《金泉山仙述居》;

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書》;

其三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謝自然白日飛升書》。如今雖然三碑俱毀,但卻有兩通碑文尚存于地方志中。

從皇帝下詔到地方官撰碑,可見謝自然飛升在當時影響之大,甚至連與謝自然同時代一貫排斥神異的大文學家韓愈,也為此寫下了長篇《謝自然詩》,詳細敘述這件驚世之事。

謝自然詩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

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

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

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檐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

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

茫茫八纮大,影響無由緣。

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

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謾。

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

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

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

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

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來者猶可誡,余言豈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

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

茍異于此道,皆為棄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

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縱觀史料,關于謝自然白日飛升的記載,文獻資料廣泛,這些文獻既有官修史書,又有野史筆記;既有地方圖志,又有道教典籍。

源自:微智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