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1/43)
《易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說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但它們成書都較晚。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譯自然執行的內在特征與規律,解讀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易經》最初用于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
《易》原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后世的經文。而《周易》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