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易經(第一卦)——乾卦

12.5萬閱  縮放:

乾卦

1.1 乾——元亨利貞

白話:乾卦——創始,通達,適宜,正定。

解讀:“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元,原也,萬物由此創始;亨,通也,生長發展;利,宜也,收益,和諧;貞,正也,定也,占卜

元亨利貞,為乾卦四德,四德法于四象、四季春夏秋冬。元:少陽,春季,一年之計在于春;亨:太陽,萬物欣欣向榮亨通無礙;利:從禾從刀,收割莊稼,秋季也;貞:一年之終,冬也,冬季生靈寂靜,如貞人(巫)入于正定也。

乾為天為道為大,為太極,太極即一。止于一,即是合于道,止于一是個“正”字,合于道為正,守護正,是個“定”字,故“大學之道”在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能生慧,慧即通天,通天即巫(貞人)。“貞”之本義由此明矣!正定,貞之體;占卜,貞之用。所以貞既有正定、正固的意義,也同時有占卜的意義。

貞字之謎:甲骨文貞當為方鼎,甲骨文鼎字為圓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無味之寶器也”。《說文》只是對圓鼎的詮釋。如下圖:

筆者推斷:方鼎為祭奠、占卜的禮器,圓鼎則為象征貴族身份的禮器。巫使用的是方鼎,天子、諸侯使用的是圓鼎。

黃帝四面

《太平御覽》卷七九引《尸子》曰:“子貢問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也。’”

子貢問孔子:“黃帝四面是否可信?”孔子按照理性原則回答:“黃帝派四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去治理四方,達到了不討論而意見相合,不協商就能成功,這是黃帝四面。”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戰國佚書四種,其中《十六經·立命》明確記載著黃帝的奇異面貌:“昔者黃宗(帝)質始好信,作自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是以能為天下宗。”

筆者以為:黃帝是兼王與巫于一身,從巫的古文字甲骨文看,巫象“卍”,“方四面,傅一心”,通達四方之義。1959年湖南寧鄉縣黃材出土的商朝后期人面方鼎(見上圖),應該是“黃帝四面”的傳承。這也印證了“貞”即巫祭奠占卜禮器。方鼎四足四面四方穩定之象與“貞”的正定、正固含義完全吻合。

1.2 初九——潛龍勿用

白話:初九——龍潛伏著,不能發揮作用。

解讀:八經卦三爻,上為天,中為人,下為地。而64別卦(重卦)六爻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是天。初九處于地下深淵,所以稱“潛龍”,而不能發揮作用。

1.3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白話:九二——龍出現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

解讀:九二為地之上,又得中,所以德才初備,可以面見大人。大人,指有德有位的貴人

1.4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白話:九三——君子整天勤奮努力,晚上警惕戒懼。雖有危險,但不會有災難。

解讀:君子——三、四位為人,陽爻為君子,所以九三代表君子。終日乾乾——九三已走完一個乾卦,未來上邊又是一個乾卦,所以說終日乾乾。九三處于兩乾(天)的中間,兩天之間為夜,故說“夕惕若”。三爻由于離開了中道,故說“厲”,但由于九三君子晝夜精進,所以“無咎”。

1.5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白話:九四——龍或躍或潛于淵,不會有災難。

解讀:九四與初九對應,初是潛淵位置,四是即將進入天空的位置,所以說“或躍在淵”。由于是或躍或潛于淵的試驗,所以“無咎”。

1.6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白話:九五——龍翱翔在天空,適宜會見大人。

解讀:九五是全卦的主爻。五爻是天的位置,又得中位,并且陽爻居剛位,為當位,所以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與二九都是“利見大人”,二九尚在田野,所以譯作“面見”,九五進入尊貴之位,所以譯作“會見”。

1.7 上九——亢龍有悔

白話:上九——龍飛到極高處,則有后悔。

解讀:亢,上也。盛極必衰,所以后悔。

1.8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白話:用九——群龍沒有首領,吉。

解讀:用九——“用九”應該指的是全卦都是陽爻,有整體使用之德。先賢以為乾卦假如六爻皆變當用此“用九”之辭,若此,奈何64卦唯有乾卦和坤卦有“用”?

“群龍無首”,自古鮮有知其本義者,“用九”指乾卦六爻全體使用,群龍即是六爻。由于乾為天為圓(古時侯祭天的臺子稱圜丘,也是圓形的),所以“用九”即是六條龍首尾相接形成一個整圓,這時候沒有了先后,出現完全同等,一片祥和的景象。故曰:吉。(見下圖)

筆者以為:此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老子《道德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源頭。

1.9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白話:偉大呵,乾元!萬物因此才有開始,乾元由此主導整個自然界。云氣流行,雨水布施,眾物周流而各自成形;太陽的光明終而復始地出現,六個爻的位置按時序形成,然后按時乘著這六條龍駕御天道。乾道的變化,(使萬物)各自正定其本性與命運,萬物留存聚合并處于最和諧狀態,達到了適宜和貞固。乾卦為首,創生出萬物,普世皆得安寧。

解讀:《彖》即《彖傳》,屬于《易傳》(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門徒解釋卦辭的文字。彖(tuàn),斷也,裁斷之義。該段文字是解釋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第一句說的是“元”,第二句說的是“亨”,第三句說的是“利貞”,最后一句是總結。

  • 第一句說“元”,乾為圓,為元,為萬物的開始,統領整個自然界。
  • 第二句說“亨”,從天上云雨孕育萬物到空中太陽周而復始普照萬物,六爻時位是古時侯人對萬物執行節律的數學歸納,六龍則是象數歸納,易的誕生表明古圣先賢對自然界規律有了象數數學科學的把握。
  • 第三句說“利貞”,利,由禾與刀組成,象征秋收。和,從禾。莊稼按照自然法則正其性命。人類按照自然法則正其性命就是和諧。此之謂“貞”,即天人合一。
  • 最后一句總結乾卦創生自然界萬物,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普世安寧的局面。

1.10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白話:《象傳》說:天體的執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中斷奮發上進。

解讀:《象》即《象傳》,分為《大象》、《小象》。《大象》解釋卦象,附在《彖傳》之后;《小象》解釋爻象,附在爻辭之后。大象、小象文中都用“《象》曰”表示。在乾卦,《大象》與《小象》沒有分列。從坤卦開始,《小象》都附于各爻的爻辭之后。

《大象》的內容,一般都是先從上下兩個經卦分析卦象的意義,然后擴充套件到人事。如乾卦,上下為乾,乾為天,為健,所以說“天行健”,后邊即人事“君子以發奮圖強”。

1.11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白話

  1. 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能發揮作用”,由于初九陽爻在全卦底下。
  2. 九二爻辭“龍出現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由于德行可普及社會。
  3. 九三爻辭“君子整天勤奮努力”,由于天周而復始執行。
  4. 九四爻辭“龍或躍或潛于淵”,前進沒有災難。
  5. 九五爻辭“龍翱翔在天空”,由于德行造就已經完備。
  6. 上九爻辭“龍飛到極高處,則有后悔”,由于滿盈不能長久。
  7. 用九,全卦整體,天體執行無始無終,迴圈無故,因此不可居于首位。

解讀:本段為乾卦《小象傳》,是孔子或其后學解釋乾卦六個爻辭與用九的。用九“天德不可為首”有兩層含義:一是乾卦六個爻六條龍首尾相連,如環無故。二是六十四卦也是迴圈往復,未濟卦固然排在最后,說實話在乾卦前邊。這就象冬天是最后一個季節,卻在春天前邊一樣。

1.1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盛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白話:“元”,創始,是眾善之首;“亨”,亨通,是嘉美的會合;“利”,適宜,是事物得體而中和;“貞”,正固,是事物的主干。君子實踐仁德,足以領導人。嘉美會合足以合乎禮。裁成事物足以合乎義。能貞正固守足以成就事業。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解讀:《文言傳》是《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后學解說乾坤二卦的文字。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傳》。本段是《文言傳》第一節,解說卦辭,以下分爻解說。為了讀者能深入理解《文言傳》第一節的意義,列表如下:

元 善之長 體仁,足以長人 春,少陽,木,仁

亨 嘉之會 盛會,足以合禮 夏,太陽,火,禮

利 義之和 利物,足以和義 秋,少陰,金,義

貞 事之干 貞固,足以干事 冬,太陰,水,智

元亨利貞四德即四象之德。

元象少陽春天,果仁發芽,萬物生長,推展到社會人事,體仁方可領導人。

亨象太陽夏天,萬物蕃廡,欣欣向榮,推展到社會人事,盛會足以合禮。

利象少陰秋天,秋、利、和從禾,代表收獲莊稼,利物足以和義。

貞象太陰冬天,貞,正定,為智,可以把握事物主干,貞固足以干事。

1.13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白話: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能發揮作用”,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人有龍之德行而隱居,其志不為世俗所改變,不急于成就功名;隱退世外而不煩悶;其言行不被眾人贊同亦無煩悶;別人樂于接受他就推行,別人有所疑慮他就退避;堅強而不可動搖,這就是潛龍。”

解讀:本文以孔子師生問答的方式,進一步說明乾卦各爻對人生的啟示。這一段與《論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很吻合:人們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懊惱,這豈非不是君子嗎?

1.14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白話: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人有龍德而居正得中,日常說話要取信,日常行為當謹慎。防止邪惡而保持真誠,造福社會但不自詡,德性廣博而化育人。《周易》說:‘龍出現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這是君主之德。”

解讀:從這段可看到后來孔子孫子子思著《中庸》的淵源。《中庸》使用的核心詞“中、庸、誠”都在本段出現了。“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與老子《道德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吻合:不把自己的德行當德行,才是上德有德,是真正的德博而化。

1.15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白話: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勤奮努力,晚上警惕戒懼。雖有危險,但不會有災難。”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君子增進德行與樹立功業。做到忠誠信實以此增進德性。修正言辭,樹立誠意,以此累積功業。曉得時勢達到之機就順應其到達,能對事物了知其幾微。曉得時局何時終止就順應其終止,能與事物保持適宜狀態。所以居上位而不驕傲,在下位而不憂愁。所以勤奮進取因其時而戒懼,雖有危厲而無咎。”

解讀:“知至至之,知終終之”:曉得時勢達到之機就順應其到達,曉得時局何時終止就順應其終止。這與《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只求就現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安心的處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意思很接近。也是老子《道德經》“道法自然”的分解。

至于為什么孔子解易,儒家與道家思想兼而有之,原因有二:易經是儒道之源,易經本來就是儒道兼備。孔子學易是在晚年50歲左右,著《易傳》(《十翼》)應該更晚一些。曾是老子學生的孔子在經歷了大半生推廣儒家思想,恢復周禮失敗以后,需要在思想境界上繼續進步自己,以求悟道,儒道合參乃是必然。

1.16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白話:九四爻辭說:“龍或躍或潛于淵,無咎。”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上下無常,不是為了邪欲。進退無常,并非是脫離群眾。君子增進德行與樹立功業,想及時完成,故無咎。”

解讀:九四處于不安穩的位置,其上下進退是在做試飛練習,這是為了盡快增進德行以建功立業。這說明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首先要經歷磨練的道理。

1.17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白話:九五爻辭說:“龍飛于天上,適合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相同的聲音相互感應,相同的氣息相互追求,水往濕處流,火往干處燒,云從龍生,風由虎出。圣人興起而萬物矚目。受氣于天的親附上,受氣于地的親附下,則各歸從(自己的)種別。”

解讀:這一章節是《易經》最有名的段落。文王演周易,以乾卦為核心,乾卦九五爻又為全卦之主爻。本章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古時侯帝王稱“九五至尊”和龍,把圣賢稱作“龍象”,都源自于此。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古時侯人熟悉自然與社會的最基本公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即源于此。天上出現龍,必然對應世間出現大圣人(大人)。麒麟的地位僅次于龍,《說文》:“麒,仁獸也。”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征懷孕時遇一麒麟而生孔子。“西狩獲麟”發生在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孔子感麟死而憂,于兩年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與世長辭。孔子死后,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的詩句。

1.18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白話:上九爻辭說“龍飛過高有悔。”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尊貴而不當位,高高在上失去庶民,賢明之士處下位不能來輔佐,所以只要一行動就產生悔恨。”

解讀:以上是《文言傳》第二節,完全以人事的進德修業闡述爻辭的含義。

1.19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中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白話:“龍潛伏著,不能發揮作用”,(因)地位卑下;“龍出現在地上”,因時機未成熟;“整天勤奮努力”,開始有所行動;“龍或躍或潛于淵”,自己試驗;“龍飛上天”,居上而治理天下;“龍飛過高而有悔”,是由窮極而造成的災難;《乾》卦全體用九,天下必然大治。

解讀:這是《文言傳》第三節,以時與位為重點解說爻辭。

1.20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現天則。

白話:“龍潛伏著,不能發揮作用”,陽氣潛藏于地下;“龍出現在地上”,天下萬物呈現光明;“整天勤奮努力”,隨從天時的變化而行動;“龍或躍或潛于淵”,乾之道即將出現變革;“龍飛上天”,已位居于天德;“龍飛過高而有悔”,隨天時變化而達到終極;《乾》卦全體用九,是實現天道的法則。

解讀:這是《文言傳》第四節,以天道為重點解說爻辭。

1.21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白話:乾“元”,創始而亨通;“利貞”,是物之性情。乾卦的創始作用能以美妙和適宜造福天下,卻不言利物之功,偉大啊!偉大啊乾卦,剛勁強健而中正,可謂純粹精微。六爻按時位發揮作用,普遍通達于天之性情,就像乘著六條龍,駕御天道。云氣流行,雨水布施,天下和平。

解讀:此《文言傳》第五節,再以《彖傳》推衍,歌頌天道的偉大。

1.22

  1.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2.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3.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4.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
  5.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6.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7. 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白話

  1. 君子的行為,是以完成道德修養為目的,表現在日常的行動中。(初九)所說的“潛”,是隱藏而未顯現,行動尚未成功,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
  2. 君子學習以積累知識,互相問難以是非分明,寬宏大量與人相處,以仁愛之心指導行動。《周易》(九二)說“龍出現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此謂君子之德。
  3. 九三處于重重陽剛交接之處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所以“終日勤奮”,因其時而戒惕,雖有危難而“無咎”。
  4. 九四爻處于重重陽剛交接之處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中間又不在人的合適位置,所以有“或什么或什么”的,“或”,迷惑,所以“無咎”。
  5. (九五爻辭)的“大人”,其德性與天地相合,其圣明與日月相合,其施政與四時順序相合,其吉兇與鬼神相合,先于天道行動而與天道不相違反,后于天道行動而順奉天時,既然天都不違反他,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
  6. (上九爻辭所說)的“亢”,是說只知前進而不知后退,只知生存而不知滅亡,只知獲得而不知喪失。
  7. (用九)只有圣人能做到啊!知進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能做到啊!

解讀

以上為《文言傳》第六節,再從倫理的角度闡述六爻與用九的含義。筆者將其分成七個段落。前六個段落是六個爻,最后一段是用九。從孔子這一段的論述可以看出用九是警戒于上九而得出的。在“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前后用了兩次“其唯圣人乎”,表明孔子對用九的無窮贊嘆!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聯想到老子《道德經》第九章:“持之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維持著滿盈,不知很快就要休止了!錘煉得很銳利,那便不可長保!金玉滿堂,沒有能守住的;富貴驕慢,將自取其咎;功成了、名就了,就要趕緊退出舞臺,這才是天之道啊!)——孔子對乾卦上九和用九的闡述與老子《道德經》第九章驚人地相似!

源自:李守力解讀易經

所屬專題:《為大眾解讀易經》(68篇)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選擇吉祥數位
詳細
命運和運氣是可以改變的
詳細
面對“血光之災”我們也迷信一回吧
詳細
何為十八層地獄
詳細
為何有時占卜算命會不準?
詳細
易經九卦助你走出困境
詳細
解讀易經(第四十九卦)——革卦
詳細
解讀易經(第四十七卦)——困卦
詳細
九九八十一數吉兇
詳細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詳細